很遺憾,因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無法獲得最佳瀏覽體驗,推薦下載安裝谷歌瀏覽器!
您所不知道的 廈工配件的前世今生
那得從解放以后廈門最早的工業區說起——如今的廈禾路后江埭、文灶一帶。那個時期,由于兩岸對峙,廈門沿海地區不再適宜建設。因此工業建設都集中在廈禾路往梧村一線以及島外腹地杏林一帶。解放前這里就有私營機器廠、食品廠等零星廠家。1953年至1956年,通過公私合營后,這里先后有罐頭廠、機器廠、電機廠、化工廠、酒廠、橡膠廠、食品廠等工廠,成為廈門最早的工業區。后來,為了使廈門的環境更加美麗,廈門市政府制定了島內“退二進三”的城市發展策略,即第一、第二產業外遷至島外,島內僅發展第三產業。2000年以后這些工廠陸續搬遷。10多年過去了,早已舊貌換新顏。
歷史:廈禾路二市以東,西邊社以西是廈門工程廠的廠區舊址。前身是1951年11月創建,的廈門機器修造廠,址在海后路31號。對私改造后于1955年7月1日起,將重吉機器廠、福記鑄造廠、四聯鐵工場、同化機器廠等私人企業合并,改名為公私合營廈門機器廠。1958年擴建并改名為地方國營廈門通用機器廠。1963年1月,成為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的部屬廠,正式命名為廈門工程機械廠,廠區占地面積36.4萬平方米。1964年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輪式裝載機Z435。產品曾榮獲全國科技大會科技成果獎。1982年起,產品打入國際市場,被評為全國國企500強之一。1993年12月改制為上市公司(股票代碼600815)。1993年起,裝載機、挖掘機、叉車等產品及技術人員跟隨中國極地科考隊遠赴南北極開展科考,擔負中國極地站基建、清障、吊裝等后勤保障任務。同年,產品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維和部隊赴柬埔寨、剛果等地,參與世界維和行動。
現狀工程廠2004年整體搬遷至集美灌南工業區之后,原址建起了海翼大廈(工程廠今屬廈門海翼集團)寫字樓。如今,廈工產品已從裝載機拓展到挖掘機、叉車、道路機械、小型機械、混凝土機械、樁工機械、環保機械、汽車起重機等產品,作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基地之一,廈工目前擁有年生產40000臺裝載機、20000臺挖掘機、10000臺叉車、5000臺路面機械的生產能力。廈工目前已建成廈門、焦作、三明、泰安等生產基地,并拓展阿聯酋、埃塞俄比亞、巴西、荷蘭等海外分部,配備十大物流配件中心。在全球擁有近200家優秀銷售服務商,正在加速打造全球化。
2015年2月,根據廈門市國資委與中航工業機電系統、中航工業通飛簽署《關于廈門海翼集團有限公司股權無償劃轉協議》規定,廈工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航工業。